《周易》中的和合观——教你如何轻松减压
作者:编辑    发布于:2016-07-29 15:43:03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做到身心“和合”其实并不难,怀平常心、做平常事、结平常果,平常即是“和合”,这是周易之道,亦是和合之道。

 

 

现代社会快节奏、高营养、强压力的生活方式给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,伴随而来的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鼠标手、空调病、网瘾等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层出不穷,心理上则表现在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等,更有严重的,甚至出现自杀、变态狂等社会极端事件。

 

面临着这样全新且严重的困扰,现代人往往借助现代药物、医疗手段加以诊治,结果事倍功半,疾病照样“卷土重来”。殊不知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剂良药,名曰“和合”,现代人若能静心领悟并持之以恒,必定能根治这个现代人所忧患的“痼疾”。

 

 

 

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,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,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。追本溯源,和合的观念早在《周易》中就有迹可循。

 

1,崇尚自然界的和合

 

《易经》说,天地之间有时会出现一种交通和畅的最佳状态——“泰”。

 

咸卦《彖传》曰:“天地感而万物化生。”阴阳二气相感相交而和合(相与),万物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。

 

  乾卦《彖传》曰: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。

 

  所谓“太和”,即阴阳会合冲和之气。“保合太和”所描述的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和一片和气的和谐、统一的世界。

 

  

 《周易》强调万物成于阴阳二气之会合冲和,阴阳不合不交,万物就不会生成和发展,就不是一件好事。这充分体现哲学思想上的运动观,万事万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,且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由不和合到和合的过程。

 

  睽卦上事物动而相睽,睽久必合。事物由睽到合,如同阴阳和合畅通,万物由生。睽而不合,天地万物便要停止发展,便要息灭。

 

 

2,人应与自然和合。

 

《周易》提出“与天地相参”,强调人与自然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 

乾卦《文言传》说,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”,“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”。

 

《系辞传上》曰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
 

 

那么,人们如何才能与自然和合呢?其一,人们应适应和遵从自然规律,根本要旨就是要求人们遵循规律,因顺自然。其二,君子不仅要爱人,而且要爱物。其三,人与自然相协同应具有道德原则。人与自然相协同,必须“有节”。

 

 坤卦《彖传》说:“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,合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”又说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推而广之,《周易》要求人们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,兼容并蓄,以宽宏博大的胸怀对待万物。

 

 

3,倡导人与人的和合、人与社会的和合

 

 《周易》提倡“君子以同而异”,提倡“仁人”。“仁者,爱人”,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应是相亲相爱。

 

  泰卦《彖传》曰:“天地交泰,后以财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”

 

  井卦大象曰:“君子以劳民劝相。”君子观察井水之象,根据井水上行养人的道理,实行养民和劝诱百姓相助相养的政治。

 

 

 

 《周易》体现了“和说”顺乎天而应乎人,同时也在给统治者管理国家指出一条道路,主张君王要“宽民畜众”,以一颗仁慈宽厚的心待民,赢得民心,天下人之心才和平安宁,社会才能稳定。

 

  作为个人,要解决与自然、与社会、与他人、与文明的冲突,必须先要解决人身心的冲突,解决身心冲突是解决其他一切冲突的基础。如何解决冲突,使身不累,心不烦?

 
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

小和尚问老和尚:“您得道前,做什么?”

老和尚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

小和尚:“那得道后呢?”

老和尚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

小和尚:“那何谓得道?”

老和尚:“得到前,砍柴时惦着挑水,挑水时惦着做饭;得道后砍柴即砍柴,担水即担水,做饭即做饭。”

 

   读懂了这个故事,也就明白了,做到身心“和合”其实并不难,怀平常心、做平常事、结平常果,平常即是“和合”,这是周易之道,亦是和合之道。

 

 

 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

备案号:苏ICP备1503025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