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这些日常用语都来自佛教吗?(上)
作者:编辑    发布于:2016-11-23 13:21:3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合,很多我们都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,仅举其部分如下,估计够您大吃一惊了吧。

当你一边哼着香港著名乐队BEYOND 的金曲《海阔天空》,一遍漫无目的地逛着街,抬头看到对面走来的靓女,顿时双眼放光,眼神聚焦,恨不得冲上前去表白真心的时候,你有想过连你的“真心”,也是来自佛教用语吗?

两汉之际,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,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。佛经本以梵文写成,当中有许多宗教术语和古印度的词汇。佛教的经籍被翻译成汉语后,这些外来语亦渐渐融入汉语之中,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份。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合,很多我们都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,下面就来看看你常用的哪些日常用语都来自佛教吧!



你不知道的那些来自佛教的日常用语


第一波 ···

“刹那”


梵语“Ksana”的音译。佛典中“刹那”指“时之极微者”,即非常短的时间。“刹那无常”、“刹那生灭”、“刹那三世”等也是佛教用语。现在人们还常用“一刹那”、“刹那间”等词。

“牛鬼蛇神”


原为佛教用语,说的是阴间鬼卒、神人等,后成为固定成语,比喻邪恶丑陋之物。在“文革”一开始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》,“牛鬼蛇神”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。


“现身说法”


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,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,是为现身说法。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,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。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。


“抖擞”


很难想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(dhata)的别称。所谓抖擞,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。修苦行的僧人,能断除对饮食、衣服、住处等贪著烦恼,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。


“心无挂碍”


挂碍即牵挂。原为佛教用语,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。玄奘所译的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中有:“心无挂碍: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”


“群魔乱舞


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,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、搔扰。佛祖不为所动,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。这一传说说明: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,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,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。


“大彻大悟”


彻底的觉悟,亦即完全证到“不生不灭”的真如实相,属于大菩萨的境界。现在连我们凡人也可以使用了这个词了。


“海阔天空”


唐代大历年间,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:“大海从鱼跃,长空任鸟飞。”表达了禅宗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。后改变为“海阔凭鱼跃,天空任鸟飞”。


“三生有幸”


三生,佛教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。有幸,形容极大的幸运。三生都很幸运,形容运气机遇极好。


“前因后果”


因是能生,果为所生。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。


“作茧自缚


自因自果。苦果、逆境,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招致,不必怨天尤人。


“自作自受


自己造下的业因,由自己承担后果。


“早知今日,悔不当初”


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。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“悔不当初”,而菩萨深明“因果”之理,终无懊悔。故曰“众生畏果,菩萨畏因”。


“浮世”


来自佛教用语,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。日本作为风俗画、版画的名称。


“小品”


本属佛教用语。鸠摩罗什翻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,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《大品般若》,较略的十卷本称作《小品般若》。可见,“小品”与“大品”相对,指佛经的节本。因其篇幅短小,语言简约,便于诵读和传播,故备受人们的青睐。


“智慧”


梵语般若(Prajna)的意译。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,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。


“法宝”


佛教用语,指佛说的法,又指和尚用的衣钵、锡杖等。


“天龙八部”


原为佛教用语,指佛经中常见的“护法神”。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,故称。后被金庸用作书名。


“当头棒喝”


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,开口即错,动念即乖。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,不少禅师用棒,或用喝,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。


“真心”


佛教用语。谓真实无妄之心。


看完是不是大吃一惊?还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?可以参与到我们的文章下方的评论互动,接下来还会有两期来源于佛教的日常用语大放送,你!做好准备了吗?



和合文化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☟☟

寒山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☟☟☟

 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

备案号:苏ICP备15030250号-1